首页 > 诗文 > 郑谷的诗 > 淮上渔者

淮上渔者

[唐代]: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浦浦风一和:浦江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淮上渔者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老渔夫刚刚钓得的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荻花从中忙着吹火饮食。

注释

白头波:江上的白浪。

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

逐:跟随,随着。

浦:水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吹火:生火。

荻(dí):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淮上渔者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郑谷早年交游与长安求仕时期(懿宗咸通中至僖宗乾符末)。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郑谷诗歌创作的早期。这一时期的李唐虽然各地叛乱不断,但唐王朝的力量尚处于优势,长安及其周边地区也算安定。

参考资料:

1、傅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0页

2、陈伯海.唐诗汇评 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05:第2850页

淮上渔者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此诗情理兼备,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表现了渔者生活的乐趣。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描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渔父,以船为屋,以水为家,终日逐水而居,整年出没于江河水面,飘泊不定,饱受江风吹袭,为衣食而奔波劳苦。其中“白头波上白头翁”连用两个“白头”,是为了强调老渔父如此年纪尚飘泊打鱼,透露出作者的哀叹之意。写渔人之“渔”,表现了渔者搏击风浪的雄姿,洒脱、利落。“家逐船移江浦风”写渔人之“归”,对于渔人而言,家就是船,船就是家,故注一“逐”字,有一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意味。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这两句生活气息浓郁,但于其中也隐隐透出一缕清苦的况味,渔人终日以渔为业,吃到鱼也并非易事。其中“一尺鲈鱼新钓得”写渔人之“获”,“新钓得”三字完全是一种乐而悠哉的口吻,其洋洋自得的神情漾然纸上。“儿孙吹火荻花中。”写渔者的天伦之“乐”,优美的自然环境烘托了人物怡然的心情。尤其是一个“吹”字,富有野趣,开人心怀,那袅袅升腾的青白色炊烟,那瑟瑟曳动的紫色获花,再加上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的稚言稚语,和着直往鼻孔里钻的鱼香,较为安定的王朝周边地区构成了一个醉煞人心的境界。

郑谷简介

唐代·郑谷的简介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郑谷共有诗(273篇)

猜你喜欢

淮西军大破贼兵连六告捷喜成口号二首 其一

宋代叶梦得

一战聊麾十万师,西来捷报走黄旗。六骡壮骑终须去,九虎将军亦谩为。

面内疲民元不改,从中胜算自无遗。临轩想见天颜喜,百辟欢声动玉墀。

送徐树人师内渡

林占梅

甫许春风坐,谁知遽别离。识韩空有愿,御李怅无期。

豸服威名著,鳣堂教化施。受恩嗟未报,有泪洒临歧。

移居(二首)

明代多炡

几车书籍重新迁,绕架殷勤手自编。

一世蠹鱼同出入,千秋鸿宝足留连。

赵郭八景为郭学宪舜举赋 其六 斜林牧笛

欧大任

会稽人去谢浮名,曾著貂裘采药行。醉后骑牛吹短笛,西林今听两三声。

和蔡君谟阁前紫柏

唐代胡宿

秀植登中禁,灵根记大方。纤枝乘十雨,劲节誓千霜。

云干仍稠直,烟华稍郁苍。绿阴疏未合,翠鬣俨相望。

满江红 其一 庆云刘氏妇回生纪事,代星谋

清代吴重憙

谁酿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早已分、死人香里,长埋枯骨。

白刃截开儿女泪,红闺溅尽英雄血。痛女贞、一木本难支,甘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