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叹 其一 逢纷
						[两汉]:刘向
						
						
						
						
							 伊伯庸之末冑兮,谅皇直之屈原。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
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行叩诚而不阿兮,遂见排而逢谗。
后听虚而黜实兮,不吾理而顺情。肠愤悁而含怒兮,志迁蹇而左倾。
心惝慌其不我与兮,躬速速其不吾亲。辞灵修而陨志兮,吟泽畔之江滨。
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始结言于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怀兰蕙与衡芷兮,行中壄而散之。
声哀哀而怀高丘兮,心愁愁而思旧邦。愿承閒而自恃兮,径淫曀而道
  
							
							 伊伯庸之末冑兮,諒皇直之屈原。雲餘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婵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齊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
吸精粹而吐氛濁兮,橫邪世而不取容。行叩誠而不阿兮,遂見排而逢讒。
後聽虛而黜實兮,不吾理而順情。腸憤悁而含怒兮,志遷蹇而左傾。
心惝慌其不我與兮,躬速速其不吾親。辭靈修而隕志兮,吟澤畔之江濱。
椒桂羅以颠覆兮,有竭信而歸誠。讒夫藹藹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始結言于廟堂兮,信中塗而叛之。懷蘭蕙與衡芷兮,行中壄而散之。
聲哀哀而懷高丘兮,心愁愁而思舊邦。願承閒而自恃兮,徑淫曀而道
 							 
						 
						
													
					 
					
				 
																
				
				
					
					唐代·刘向的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刘向共有诗(23篇)				
				 
				
				
					
					
						清代:
						陆锡熊
					
					
					
					
						 鲤鱼风起江涛恶,昨夜郎船何处泊。武昌遥望天上头,客梦况隔巴江秋。
杜鹃不解催归去,处处征帆送津树。日落黄陵古庙烟,秋风那顾客衣穿。
 
						  鯉魚風起江濤惡,昨夜郎船何處泊。武昌遙望天上頭,客夢況隔巴江秋。
杜鵑不解催歸去,處處征帆送津樹。日落黃陵古廟煙,秋風那顧客衣穿。
 
					 
									 
				
					
					
						清代:
						毛奇龄
					
					
					
					
						 正河阳花满。秋水芙蓉,艳红如剪。赘婿淳于千里至,早已题诗齐苑。
喜今日、光生银管。古署催妆开锦席,看一堂、紫罽铺香软。
 
						  正河陽花滿。秋水芙蓉,豔紅如剪。贅婿淳于千裡至,早已題詩齊苑。
喜今日、光生銀管。古署催妝開錦席,看一堂、紫罽鋪香軟。
 
					 
									 
				
					
					
						明代:
						程敏政
					
					
					
					
						 山屐经过满径踪,閒来无事不从容。白沙翠竹江村路,云碓无人水自舂。
  
						  山屐經過滿徑蹤,閒來無事不從容。白沙翠竹江村路,雲碓無人水自舂。
  
					 
									 
				
					
					
						明代:
						湛若水
					
					
					
					
						 何曾二子游杨辈,霜雪青霞候我门。可是行云无定迹,东风招手白云端。
  
						  何曾二子遊楊輩,霜雪青霞候我門。可是行雲無定迹,東風招手白雲端。
  
					 
									 
				
					
					
						近现代:
						蔡淑萍
					
					
					
					
						 雕梁画阁,新柳丝丝弱。深院海棠红乱落,竹里琴声依约。
流光换了人间,名园不是当年。早醒儿时痴梦,今来依旧留连。
 
						  雕梁畫閣,新柳絲絲弱。深院海棠紅亂落,竹裡琴聲依約。
流光換了人間,名園不是當年。早醒兒時癡夢,今來依舊留連。
 
					 
									 
				
					
					
						:
						弘历
					
					
					
					
						 含章灵芝相连延,檀为鞠室锦布筵。金釭落带夜继日,美人击鞠乎其间。
鹅笙象板法曲度,汉皇辇过或不顾。夜深散去萤为灯,响屧莎街湿秋露。
 
						  含章靈芝相連延,檀為鞠室錦布筵。金釭落帶夜繼日,美人擊鞠乎其間。
鵝笙象闆法曲度,漢皇辇過或不顧。夜深散去螢為燈,響屧莎街濕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