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略
词语解释
节略[ jié lüè ]
⒈ 外交文书的一种用来说明事实、证据或有关法律的问题,不签字也不用印,重要性次于照会。
英abbreviation;
⒉ 纲要;提要。
英sketch;
引证解释
⒈ 概要;摘要。
引宋 苏轼 《申明户部符节略赈济状》:“右臣窃详户部符内,止是节略行下。”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年兄,你便写起一张呈子节略来。”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之》:“讲演稿的节略,须给我看一看。”
⒉ 删节省略。
引元 德异 《<坛经>序》:“惜乎《坛经》为后人节略太多,不见 六祖 大全之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右 子渊 所纪古今书籍梗概,颇为简明,大都本 马氏 《通考》所载而节略之。”
⒊ 外交文书的一种。用来说明事实、证据或有关法律的问题,不签字也有用印,重要性次于照会。
引清 薛福成 《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 曾纪泽 ﹞仅与外部互书节略存卷,旋即交卸回 华。”
梁启超 《中国国债史》:“时 李鸿章 力主贷 法 之议,而今上大反对之, 英 相 沙侯 亦电 英 使,使严詰总署食言之咎,总署正踌躇不决,而 法 使之节略至,凡五条。”
国语辞典
节略[ jié lüè ]
⒈ 纲要、摘要。
例如:「这是演讲稿的节略,你不妨参考看看。」
反详尽
⒉ 简要、简略。
例如:「由于时间有限,他向大家节略陈述了事实一遍。」
近节减 省略
⒊ 一种外交文书。用书面略述事情的大要,其重要性次于照会。
引《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因在袖里拿出一个节略来递与杜少卿,叫家人把那两封银子交与杜老爷家人带去。」
最近近义词查询:
挑战的近义词(tiǎo zhàn)
家产的近义词(jiā chǎn)
一见钟情的近义词(yī jiàn zhōng qíng)
光明的近义词(guāng míng)
主犯的近义词(zhǔ fàn)
白天的近义词(bái tiān)
如同的近义词(rú tóng)
阻塞的近义词(zǔ sè)
出售的近义词(chū shòu)
能力的近义词(néng lì)
损坏的近义词(sǔn huài)
安定的近义词(ān dìng)
拷打的近义词(kǎo dǎ)
胡同的近义词(hú tóng)
理睬的近义词(lǐ cǎi)
代替的近义词(dài tì)
延续的近义词(yán xù)
发达的近义词(fā dá)
维修的近义词(wéi xiū)
上午的近义词(shàng wǔ)
领会的近义词(lǐng huì)
伤害的近义词(shāng hài)
支持的近义词(zhī chí)
孑遗的近义词(jié yí)
记录的近义词(jì lù)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