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
词语解释
晦日[ huì rì ]
⒈ 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唐时曾特以正月晦日(三十日)为晦节,至德宗·贞元五年改以二月朔日为中和节。
引证解释
⒈ 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引《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何以不日?晦日也。”
《三国志·吴志·孙韶传》“会 翊 帐下, 徐元、孙高、傅婴 等杀 览 员” 裴松之 注引《吴历》:“晦日设祭除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晦日,都司 哈廷标 於 宛顶 遇 大山 土司之从子 阿笼。”
章士钊 《赵伯先事略》:“伯先 取晚轮,以晦日晨达 广州,而事已前败,七十二烈俱殉。”
⒉ 唐 时曾特以正月晦日(三十日)为晦节,至 德宗 贞元 五年改以二月朔日为中和节。参见“中和节”。
引唐 杜甫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之一:“非君爱人客,晦日更添愁。”
浦起龙 心解:“唐 以正月晦日为中和节。”
仇兆鳌 注引 洪仲 曰:“《唐志》:德宗 时 李泌 请废正月晦日,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则是前此以晦日为节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韩滉晦日呈诸判官》:“‘晦日新晴春意饶,万家攀折度长桥。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东风换柳条。’ 唐 人以正月三十日为晦日,君臣宴饮,应制赋诗。”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二·独醒杂志》:“唐 改正月晦日为中和节,载於 鄴侯 家传。当时尝以命题试士,其诗载於《文苑英华》,本非僻事,而试官谬举清明寒食之説, 敏行 亦不能纠正。”
国语辞典
晦日[ huì rì ]
⒈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引《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何以不日?晦日也。」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晦日用兵,兵法所忌。」
反朔日
※ "晦日"的意思解释、晦日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最近反义词查询:
采购的反义词(cǎi gòu)
时兴的反义词(shí xīng)
靠近的反义词(kào jìn)
停止的反义词(tíng zhǐ)
回来的反义词(huí lái)
清醒的反义词(qīng xǐng)
分开的反义词(fēn kāi)
不妨的反义词(bù fáng)
下手的反义词(xià shǒu)
有利的反义词(yǒu lì)
感谢的反义词(gǎn xiè)
出席的反义词(chū xí)
笃实的反义词(dǔ shí)
洁白的反义词(jié bái)
单纯的反义词(dān chún)
废物的反义词(fèi wù)
尊敬的反义词(zūn jìng)
虚张声势的反义词(xū zhāng shēng shì)
短暂的反义词(duǎn zàn)
入手的反义词(rù shǒu)
飞速的反义词(fēi sù)
供给的反义词(gōng jǐ)
引力的反义词(yǐn lì)
美观的反义词(měi guān)
华美的反义词(huá měi)
更多词语反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