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ào

要地

拼音yào dì
注音一ㄠˋ ㄉ一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要地[ yào dì ]

⒈  重要的地方(军事上说)

important place; strategic point;

⒉  指显要的地位。

身处要地。

powerful and influential position;

引证解释

⒈  要害之地。多指军事上的重要地方。

《后汉书·荀彧传》:“将军本以 兖州 首事,故能平定 山 东,此实天下之要地,而将军之 关 河 也。”
《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河东 被山带河,四邻多变,当今天下之要地也。”
唐 元稹 《贺汴州诛李岕表》:“汴州 抱 吴 楚 之津梁,据咽喉之要地。”

⒉  枢要地位;显要地位。

《新唐书·房玄龄传》:“玄龄 身处要地,不吝权。善始以终。”
宋 叶适 《宏词》:“前后居卿相显人,祖父子孙相望於要地者,率词科之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如渠不去,理须杀;即便杀却,勿惧。僕有二三知交,都居要地,必合极力,保无亏也。”

国语辞典

要地[ yào dì ]

⒈  重要的地方。也作「要冲」。

《后汉书·卷七〇·荀彧传》:「此实天下之要地,而将军之关河也。」
《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且河、济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关中、河内也。」

要塞 要隘

⒉  显要的地位。

《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等传·赞曰》:「玄龄身处要地,不吝权,善始以终,此其成令名者。」

英语strategic location

法语emplacement stratégique

分字解释

※ "要地"的意思解释、要地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并州表里山河,地形复杂,高山大河分布,亦是足以左右整个关内形势的战略要地,一直被视为异族进攻中原的跳板,中原抵御外侵的堡垒。

2.大惊小怪者;危言耸听者不必要地进行警告或试图警告别人的人,如对即将来临的危险、灾难加以捏造或传播虚假夸张的谣言。

3.调查结果表明,临洮二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总体水平较高,主要表现在“因化学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产生的间接兴趣和对化学实验产生的直接兴趣。

4.当文化演化超过生物演化而占据首要地位时,严格而恰当意义上的人类历史便发端了。

5.桂林像一座“水城”,俨然不同于威尼斯的红色小楼河道纵横,却别有一番风韵。走进桂林,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湿气。放眼四周,处处是朦胧的水汽,空气潮湿的快要地下水来!让人有种身处梦境之中的错觉。

6., 煤矿巷道突水是煤巷工程中的主要地质问题,是煤巷施工中的安全隐患,突水危险地段的超前预报是安全施工的保证。

7.说明这样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小题大作,繁征博引,只须简明扼要地解说一下就够了。

8.她不知从哪儿听到要地震的消息,整天杯弓蛇影,稍有动静就慌作一团。

9.她不知从哪儿听到要地震的消息,整天杯弓蛇影,稍有动静就慌作一团。

10.在整体上,中国军队以一部集中华北,重叠配备设防,阻击华北日军沿津浦铁路南下,同时以最小限度兵力守备华南沿海各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