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o

粗暴

词语解释

粗暴[ cū bào ]

⒈  鲁莽暴躁。

粗暴态度。
极其粗暴的抨击。

rude; savage;

引证解释

⒈  鲁莽;暴躁。

《北史·刘藻传》:“秦 人恃险,率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吏长。”
《新唐书·裴胄传》:“是时武臣多粗暴庸人,待宾介不以礼,少失意,则以罪中伤之。”
《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赵三 为人粗暴。”
茅盾 《秋收》一:“他铁青了脸,粗暴地叫骂道:‘什么希罕!光景是做强盗抢来的罢!’”

国语辞典

粗暴[ cū bào ]

⒈  卤莽暴躁。

《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到是做买卖的生意人还顾点体面,若官幕两途,牛鬼蛇神,无所不有!比那下等还要粗暴些!」

蛮横 横暴 凶恶 粗鲁

和气 和善 和蔼 和婉 细致 柔顺 温和 温厚 温顺 温柔 温雅 文雅

英语rough, cruel

德语grob, hart, unhöflich (Adj)​

法语grossier, brutal

分字解释

※ "粗暴"的意思解释、粗暴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为人粗暴意味着忘却自己的尊严。

2.你们想打胜仗吗?你们想活着看到胜利的那一天吗?那么,你们就认真刻苦地投入训练吧!不要摆花架子,把你们的刺刀插向敌人的心脏。这是一种粗暴的训练方式,但它既可以打胜仗,又可以减少伤亡。

3.对犯错的同学要耐心教育,简单粗暴的批评是不能奏效的。

4.严厉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谴责,也应当庄重而不应当侮辱嘲弄。弗兰西斯·培根

5.一是勇猛果断,但不要急躁粗暴;二是谨慎细致,但不要犹豫不决。

6.对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他们的隐秘角落采取粗暴态度,最容易从男女青年的相互关系中驱逐出一切高尚的、有道德的、明快的审美情感,并把爱情的生物本能的一面推到了首位,激起不健康的好奇心,使男女同学更加疏远,对交往产生一种难忍的恐惧症。

7.他粗暴无礼,我再也不能不闻不问了。

8., 抓住杀掉另当别论,抓住后还要爱抚,粗暴的方法是没有好结果的。抓住她,总要使用一点暴力,但要适可而止。一瞬间的暴力是爱的表现,持续的暴力只会使对方痛苦。渡边淳一

9.对于同志之间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不能采取粗暴的批评方式,而要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10.第一次和第二次我都婉言谢绝了,到了外婆第三次催促时,我不胜其烦,便粗暴的回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