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ǎi

采取

拼音cǎi qǔ
注音ㄘㄞˇ ㄑㄨˇ

繁体採取
词性动词

词语解释

采取[ cǎi qǔ ]

⒈  采纳听取;选取实施;采摘;收取。

采取菱角。

adopt; employ; take;

引证解释

⒈  搜集选取;采用。

《汉书·刘向传》:“故採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

⒉  采伐;采摘;开采。

《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於农隙时……差倩人力騐数採取。”
《水浒传》第九八回:“叶清 后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
清 朱仕琇 《重游灵应峰记》:“峰上古木万株,多产药卉,邨人採取之。”
1. 采集;收取。 《汉书·王莽传中》:“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其日,降甘露於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
《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七年》:“开 燕南、山东 河泊之禁,听民采取。”

⒊  择取;选用。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
清 顾炎武 《桃叶歌》:“越州 女子颜如花,中官采取来天家。”

国语辞典

采取[ cǎi qǔ ]

⒈  选择取用。

《汉书·卷三六·刘向传》:「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水浒传·第九八回》:「叶清后被邬梨差往石室山采取木石。」

选取 采纳 采用

分字解释

※ "采取"的意思解释、采取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虚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马克思

2.对错误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很不明智。

3.大多数的合伙人都采取五十对五十的分配法,这是最糟的方法,由于总得有人拥有做决策的能力才行。一旦公司开始赚钱,冲突必定随之产生,两倍合伙人意见必然相左,尤其是在题目牵涉到金钱时,双方争执愈烈。

4.群众与地主发生争执时,政府采取坚持法令秉公办理的态度,这也实际上帮助了基本群众。

5.但两种制度下的立法代表都采取辩论、谈判、结盟和妥协等做法,这些是民主立法机构的标志。

6.诸如英国全国工作年限论坛这样的机构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了,敦促雇主终止让管理人员长时间加班的做法,而采取能适应家庭生活的工作方式。

7.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采取纲举目张的办法,只要把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好办多了。

8.总统赫里斯托菲亚斯也表示对英国政府采取军事行动的基地,不以为然,但他承认,英国并不需要从塞浦路斯许可。

9.我认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那些只知赚钱,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工头。

10.结论密切监测手足口病疫情,结合趋势季节模型的预测结果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