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旨
词语解释
承旨[ chéng zhǐ ]
⒈ 亦作“承指”。逢迎意旨。
⒉ 接受圣旨。
⒊ 官名。唐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宋元仍其制。元赵孟俯曾为此官,世称赵承旨。明废。参阅唐元稹《翰林承旨学士记》。又五代枢密院有枢密院承旨、副承旨;宋代枢密院有都承旨、副承旨。初用武臣,后参用文臣。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承指”。逢迎意旨。
引《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侍御史以为 光 望不受女,承指劾 德 诽谤詔狱,免为庶人。”
晋 张华 《博物志·杂说上》:“王莽 时,郡国多称瑞应,岁岁相寻,皆由顺时之欲,承旨求媚,多无实验。”
⒉ 接受圣旨。
引《新唐书·百官志二》:“许敬宗、李义甫 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復闻机务矣。”
⒊ 官名。 唐 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 宋 元 仍其制。 元 赵孟頫 曾为此官,世称 赵承旨。明 废。参阅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学士记》。又 五代 枢密院有枢密院承旨、副承旨; 宋 代枢密院有都承旨、副承旨。初用武臣,后参用文臣。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国语辞典
承旨[ chéng zhǐ ]
⒈ 承接圣旨。
引《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许敬宗、李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
明·陈与郊《昭君出塞·第一折》:「守宫的,快请你王娘娘承旨!」
分字解释
近音词、同音词
- chéng zhì诚挚
 - chéng zhì惩治
 - chéng zhì承志
 - chēng zhì称秩
 - chēng zhǐ称旨
 - chēng zhì称制
 - chēng zhǐ称指
 - chéng zhǐ成旨
 - chěng zhì逞志
 - chéng zhǐ呈纸
 - chěng zhì逞智
 - chéng zhì城治
 - chéng zhì呈质
 - chéng zhì诚至
 - chēng zhī撑支
 - chéng zhì乘治
 - chěng zhì骋志
 - chéng zhì成致
 - chéng zhì惩窒
 - chéng zhí诚职
 - chéng zhí承值
 - chéng zhì诚志
 - chéng zhí诚直
 - chéng zhì诚质
 - chéng zhì城雉
 - chéng zhì承制
 - chéng zhǐ承指
 - chéng zhì承贽
 - chéng zhí承直
 
词语组词
造句
1.“当是时袁氏声威倾天下,功名之士望风承旨,方且奔走攀附之不暇,而陈介白独毅然不屑,其度量相越,岂不远哉。
相关词语
- zhǐ yì旨义
 - chuán chéng传承
 - chéng dān承担
 - chéng nuò承诺
 - chéng píng承平
 - zhǔ zhǐ主旨
 - yōu zhǐ幽旨
 - yōu zhǐ优旨
 - yào zhǐ要旨
 - zhǐ yuǎn旨远
 - chéng wàng承望
 - shī zhǐ失旨
 - chéng yìng承应
 - chéng tiān承天
 - chéng xù承序
 - chéng bāo承包
 - shēn zhǐ深旨
 - shàng zhǐ上旨
 - jì chéng yī bō继承衣钵
 - zhǔn chéng准承
 - zhī chéng祗承
 - chéng kuāng承筐
 - xiāng chéng相承
 - chéng yòng承用
 - jiào zhǐ教旨
 - chéng shì承侍
 - yīn chéng因承
 - zhī chéng支承
 - chéng yìn承印
 - chéng wèi承卫
 - chéng fèng承奉
 - zōng chéng宗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