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一是

拼音yī shì
注音一 ㄕˋ

词语解释

一是[ yī shì ]

⒈  一概。谓一切。犹言统一的标准。全凭。

引证解释

⒈  一概。

《宋史·选举志六》:“度宗 咸淳 六年,命参酌旧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为主。”

⒉  谓一切。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⒊  犹言统一的标准。

《宋史·食货志上一》:“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於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
《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载者,则听之於敕,故时轻时重,无一是之归。”

⒋  全凭。

《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分字解释

※ "一是"的意思解释、一是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有诸种界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2.推进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任重道远。一是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3.每年十二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雪泪节”。据说,在这一天让眼泪像雪花一样飘落,把过去11个月的哀伤都忘记,那么明年你就会得到幸福快乐!永远做最开心的自己,雪泪节快乐!

4.这段时间,质疑镍铬烤瓷牙安全性的说法可以说是沸沸扬扬,莫衷一是。

5.独创有两方面:一是形式的新颖,一是个人人格的化入。

6.我就这样莫衷一是的度过了一个假期,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正确答案。

7.这个论题,大家已经辩论了两天,仍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8.今天三八妇女节,给你选择你挑选:一是家务劳动你全包,早点回家把活干;二是购物逛街玩得欢,琳琅满目任你选;三是要求不多只一个,速速请我吃大餐!

9.大学生消费相对主义倾向的表现一是"跟着感觉走",二是讲求实惠,三是喜欢标新立异。

10.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有三个:一是无病呻吟,故作悲伤二是堆砌词语,滥用华丽词藻三是特别偏爱一些陈词滥调。此外,这些文章有个显着特点,也是它们的败笔之处:就是每篇文章的结尾都有一段根深蒂固的说教词,好像断尾巴的狗一样,令人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