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ǐnxíng

品行

拼音pǐn xíng
注音ㄆ一ㄣˇ ㄒ一ㄥˊ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品行[ pǐn xíng ]

⒈  人品德性。

conduct;

引证解释

⒈  人品德行。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遐(张遐 )之品行,照耀於一代。”
《老残游记》第三回:“姚云翁 就将阁下学问怎样,品行怎样……説得宫保抓耳挠腮,十分欢喜。”
徐迟 《牡丹》三:“姚黄 一点不知道她爱上的小开的品行怎样。”

国语辞典

品行[ pǐn xìng ]

⒈  人的品格和德行。

《儒林外史·第九回》:「一日,三公子向四公子道:『杨执中至今并不来谢,此人品行不同。』」
《红楼梦·第六五回》:「尤二姐道:『我虽标致,却无品行,看来到底是不标致的好。』」

品德 品格 品性 德性 行止 人品 人格

英语behavior, moral conduct

德语Verhalten (S)​, Benehmen, Betragen, Verhalten ( eines Schülers )​ (S)​

法语moralité et conduite, mentalité

分字解释

※ "品行"的意思解释、品行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他的恶劣品行已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2.组工干部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勤于思考。

3.不管人生的命运如何,都不改变自己的品行。

4.爸爸品行端正,从来不搞歪门邪道。

5.尽管酒制品行业正在抵制类似烟盒上的那种较强硬的警示语,但酒瓶上仍可能贴出一般性的健康用语,如“请适量饮酒”。

6.我得去美国,去立业发迹,改造品行.

7.孔子不止学识渊博,待人待物更是时刻以仁义为上,品行高洁,德高望重,引人称道,是卫道者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智者。

8.知识、辨别力、正直、学问和良好的品行,是成功的主要条件,仅次于兴趣和机遇。

9.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10.小明学习用功,品行端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