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跣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跣足:光脚。头发散乱,打着赤脚。形容十分狼狈或穷困潦倒的样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军士曰:‘恰才见甘夫人披头跣足,相随一伙百姓妇女,投南而走。’”
基础信息
拼音pī tóu xiǎn zú
注音ㄆ一 ㄊㄡˊ ㄒ一ㄢˇ ㄗㄨˊ
感情披头跣足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蓬头跣足
英语with disordered hair and bare feet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不过尔尔(意思解释)
- 闻声相思(意思解释)
- 老马识途(意思解释)
- 用心竭力(意思解释)
- 贫贱不移(意思解释)
- 老奸巨猾(意思解释)
- 不二法门(意思解释)
- 箪瓢屡空(意思解释)
- 论黄数白(意思解释)
- 杀鸡取卵(意思解释)
- 昂首挺胸(意思解释)
- 不卑不亢(意思解释)
- 视死如归(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释)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学而优则仕(意思解释)
- 清风劲节(意思解释)
- 时运亨通(意思解释)
- 众所瞻望(意思解释)
- 义不容辞(意思解释)
- 避俗趋新(意思解释)
- 无声无息(意思解释)
- 家常便饭(意思解释)
- 势在必行(意思解释)
- 致知格物(意思解释)
- 阿时趋俗(意思解释)
- 善自为谋(意思解释)
- 二缶钟惑(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梦幻泡影 | 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命中注定 | 命:命运;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预先决定。旧时迷信说法;指命运早已决定了。 |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
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百无一是 |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
衣锦还乡 |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超然物外 |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从天而降 | 天上掉下来的。 |
不宁唯是 |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 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 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
阴阳怪气 |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
倒载干戈 |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
小巫见大巫 | 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