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骥共牢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
出处《晋书 张载传》:“及其无事也,则牛骥共牢,利钝齐列,而无长涂犀革以决之,此离朱与瞽者同眼之说也。”
基础信息
拼音niú jì gòng láo
注音ㄋ一ㄡˊ ㄐ一ˋ ㄍㄨㄥˋ ㄌㄠˊ
繁体牛驥共牢
感情牛骥共牢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贤愚不分。
近义词牛骥同槽、牛骥同皂
英语horses and oxen kept in the same stable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高耸入云(意思解释)
- 食不充口(意思解释)
- 物尽其用(意思解释)
- 高屋建瓴(意思解释)
- 众喣山动(意思解释)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释)
-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解释)
- 德容言功(意思解释)
- 杜绝言路(意思解释)
- 拂袖而去(意思解释)
- 年少无知(意思解释)
- 言而无信(意思解释)
- 吃不了兜着走(意思解释)
- 偶一为之(意思解释)
- 进锐退速(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贤母良妻(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故态复萌(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以夷制夷(意思解释)
- 妖魔鬼怪(意思解释)
- 阿时趋俗(意思解释)
- 池鱼之殃(意思解释)
- 云游天下(意思解释)
- 夺其谈经(意思解释)
- 及时雨(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止戈为武 |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
后继有人 |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 |
放牛归马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学以致用 |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
快马加鞭 |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
形神不全 | 形:形体;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
香草美人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安安静静 |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
主忧臣劳 | 忧:忧患。君主有了忧患,臣下就要为他效力。 |
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三长两短 |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隳肝沥胆 |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茕茕孑立 | 孤独无依的样子。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敢不承命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
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子继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爱毛反裘 |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
迷离惝恍 |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
战不旋踵 |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