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借古讽今借古讽今的意思
jièfěngjīn

借古讽今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借:假托;讽: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出处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例子(1)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2)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基础信息

拼音jiè gǔ fěng jīn

注音ㄐ一ㄝˋ ㄍㄨˇ ㄈㄥˇ ㄐ一ㄣ

繁体借古諷今

正音“讽”,不能读作“fēng”。

感情借古讽今是中性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对现实不满。

辨形“讽”,不能写作“风”。

近义词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指鸡骂狗

英语use the past to disparage the present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借古讽今的意思解释、借古讽今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国学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奔走相告 奔;走:跑。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捻神捻鬼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
一钱太守 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
晕头转向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损人不利己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炙手可热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惜指失掌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如法炮制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牛口之下 借指卑下的地位。
兵无常势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慌里慌张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百无一是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性急口快 性子急,有话就说。
雨散风流 比喻离散。
断香零玉 比喻女子的尸骸。
刀耕火种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讨价还价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流里流气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著手成春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叫苦连天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快人快语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意料之外 没有想到的。
欧风美雨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驰魂宕魄 形容振撼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