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而不谈的成语故事


避而不谈

拼音bì ér bù tán

基本解释有意回避;不去谈论。

出处徐迟《一九五六年<特写选>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暂未找到成语避而不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而不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直言贾祸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进种善群 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道骨仙风 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一路风尘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学贯中西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烽火连年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没颠没倒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两个都不为年纪老,怎么的便这般没颠没倒,对官司不分个真假,辨个清浊。”
隔靴搔痒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损人不利己 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