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袖而归的成语故事


拂袖而归

拼音fú xiù ér guī

基本解释拂袖:甩袖子,表示意志已决。指毫无留恋,回到家乡归隐。

出处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卧,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归。”


暂未找到成语拂袖而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拂袖而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早出晚归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星霜屡移 唐 高适《为东平薛太守进王氏瑞诗表》:“星霜屡移,书奏仍阙。”
严阵以待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酒囊饭袋 宋 陶岳《荆湖近事》:“马氏奢僭,诸院王子仆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
歇斯底里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龙腾虎跃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同心合力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闭关自守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
专心一志 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