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的成语故事


鬼斧神工

拼音guǐ fǔ shén gōng

基本解释像是鬼神所为。形容技艺精湛高超;几乎不为人力所及。

出处清 屈大均《端州访研歌和诸公》:“年来岩底采无余,鬼斧神工多得髓。”


鬼斧神工的典故

鲁国技艺非常高超的木匠梓庆,用木头雕成一个鐻,它外形精美,花纹精细,人们一致夸它好,认为不是人工做出来的,像出自鬼神之手。鲁国的国君见后连声叫绝,问梓庆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梓庆说只要忘记一切、专心致志就可以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鬼斧神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含辛茹苦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弦外之响 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苦思冥想 巴金《创作回忆录 关于<激流>二》:“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写得快,说我‘粗制滥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奇才异能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人心归向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朝令夕改 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兢兢战战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通都大邑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