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学a>成语词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成语故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基本解释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故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非同小可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日甚一日 《新唐书 独孤及传》:“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落叶归根 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前因后果 梁 萧子显《南齐书 高逸传论》:“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
又红又专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成绩……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刻骨铭心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大惑不解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蝶粉蜂黄 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繁文缛节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