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学a>成语词典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的故事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拼音bù tàn hǔ xué,ān dé hǔ zǐ

基本解释探:探测;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的典故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15岁时,偷偷地跟随吕当随军打仗。吕当看见后立即大声呵叱他要他回家,吕蒙就是不听。战后吕当回家告诉吕蒙的母亲。吕母十分生气要惩罚他,吕蒙说:“家里贫穷十分艰难,如果打仗立功就能得富贵,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天王老子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改霞到生宝的草棚屋做媳妇去!”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3回:“这是送上门的。你老人家休错这主意,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扫地出门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要是清白扫地出门,总得两千两。”
防患于未然 《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百无一是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公才公望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本末倒置 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文山会海 《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战天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