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殊派异的成语故事


源殊派异

拼音yuán shū pài yì

基本解释水的源头与支流不相同。比喻各学派的来历和特征互不相同,各有自己的一套。

出处宋·吴自牧《梦粱录·浙江》:“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暂未找到成语源殊派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源殊派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止戈为武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阿谀奉承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从俗就简 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好说歹说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说我们都是乡邻,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
杀手锏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这两句话抛出去,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普天同庆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自己人 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形神不全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仁义道德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