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饱墨酣的成语故事


笔饱墨酣

拼音bǐ bǎo mò hān

基本解释笔力饱满,用墨充足。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出处清 陈廷焯《白雨斋诗话》第六卷:“张孝祥《六州歌头》一阙,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


暂未找到成语笔饱墨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笔饱墨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趁火打劫 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隔靴搔痒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亦复如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辞简意足 元·白珽《湛园静语·叶水心》:“如此数卷,辞简意足,一坐骇然。”
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时易世变 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没里没外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废书而叹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下临无地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