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其咎的成语故事


自取其咎

拼音zì qǔ qí jiù

基本解释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此乃学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过也。”


暂未找到成语自取其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自取其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月明如水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楼台。”
此一时彼一时 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卑谄足恭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讴功颂德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自力更生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人面兽心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将计就计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有约在先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神采奕奕 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