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无求饱的成语故事


食无求饱

拼音shí wú qiú bǎo

基本解释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食无求饱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经常是三月不知肉味,为此不得不用“君子食无求饱”来教育弟子跟他过苦行僧的生活。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食无求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麻痹大意 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初生之犊不畏虎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穷年累世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取长补短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满山遍野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言而无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一场空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
困而不学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酒后茶余 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
互通有无 唐 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