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情酌理的成语故事


衡情酌理

拼音héng qíng zhuó lǐ

基本解释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出处《宦海》第四回:“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个巴字。”


暂未找到成语衡情酌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衡情酌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人才济济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易子而教
空谷传声 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不费吹灰之力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万无一失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官僚主义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东扶西倒 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钿合金钗 唐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牛刀小试 宋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孜孜不倦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