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夺农时的成语故事


不夺农时

拼音bù duó nóng shí

基本解释夺:侵占,耽误。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宁积于人无藏于府。”


暂未找到成语不夺农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夺农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青天霹雳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南康军云居宗振首座》:“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
斩草除根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谨小慎微 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节用裕民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忧喜交集
裾马襟牛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漏洞百出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成竹在胸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