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暮改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āo lìng mù gǎi
基本解释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出处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朝令暮改的典故
西汉文帝时期,官僚地主等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农民生活极其困苦,很多人破产逃亡,太子家令晁错写《论贵粟疏》上书给皇帝,提出打击商人投机倒把的行为,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盘剥,提出政策稳定,不能朝令暮改,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朝令暮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妄自尊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
劳燕分飞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
个人主义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
亦复如是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
不辱使命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
付之一炬 | 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鹤立鸡群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论黄数白 |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
雪兆丰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
仁义道德 |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