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 训练有素 |
平时一直有训练。素:平时。 |
| 故家乔木 |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
| 举世混浊 |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 众喣山动 |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
| 先声夺人 |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
| 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 贫贱不能移 |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
| 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 离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
| 谠言直声 |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 走南闯北 |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 互通有无 |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 迭床架屋 |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
| 忙不择价 |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 |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 败德辱行 |
败坏道德和操守。 |
| 千真万确 |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