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而不校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例子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基础信息
拼音fàn ér bù jiào
注音ㄈㄢˋ ㄦˊ ㄅㄨˋ ㄐ一ㄠˋ
正音“校”,不能读作“xiào”。
感情犯而不校是贬义词。
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校”,不能写作“较”。
近义词唾面自干
反义词针锋相对、以眼还眼
英语be wronged but not to seek revenge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亭亭玉立(意思解释)
- 余波未平(意思解释)
- 逸游自恣(意思解释)
- 胸有成竹(意思解释)
- 销声匿迹(意思解释)
- 拭目以待(意思解释)
- 同室操戈(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稳操胜券(意思解释)
- 吴头楚尾(意思解释)
- 叽叽喳喳(意思解释)
- 道山学海(意思解释)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释)
- 恶醉强酒(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释)
- 动魄惊心(意思解释)
- 一鼓作气(意思解释)
- 通今达古(意思解释)
- 风情月意(意思解释)
- 之子于归(意思解释)
- 安闲自得(意思解释)
- 忙不择价(意思解释)
- 取之不尽(意思解释)
- 显亲扬名(意思解释)
- 雅俗共赏(意思解释)
- 单刀直入(意思解释)
- 止戈兴仁(意思解释)
- 辞喻横生(意思解释)
- 天下为一(意思解释)
- 除恶务本(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体恤入微 | 同“体贴入微”。 |
自怨自艾 |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一塌糊涂 |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凿壁借光 |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举善荐贤 |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
言而无信 |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平淡无奇 |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
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
慷慨悲歌 |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
吃不了兜着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
视死如归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
白发苍苍 |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
度己失期 |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颠倒。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白云苍狗 |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