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文刻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在器物上刻镂花纹图案,以为文饰。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景帝纪》:“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基础信息
拼音diāo wén kè lòu
注音ㄉ一ㄠ ㄨㄣˊ ㄎㄜˋ ㄌㄡˋ
繁体鵰文刻鏤
感情雕文刻镂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做事。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训练有素(意思解释)
- 苦尽甘来(意思解释)
- 意气风发(意思解释)
- 算无遗策(意思解释)
- 奇才异能(意思解释)
- 源源不断(意思解释)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释)
- 到此为止(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百无一是(意思解释)
- 飞檐走壁(意思解释)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解释)
- 扶摇直上(意思解释)
- 欺善怕恶(意思解释)
- 进谗害贤(意思解释)
- 讨价还价(意思解释)
- 斗水活鳞(意思解释)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释)
- 断织劝学(意思解释)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释)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释)
- 白云苍狗(意思解释)
- 金口木舌(意思解释)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释)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意思解释)
- 今古奇观(意思解释)
- 竹篮打水一场空(意思解释)
- 浅见薄识(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十万火急 |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
习非成是 |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
不分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繁文缛节 |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
半吊子 |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
救经引足 |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婆婆妈妈 |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牛刀小试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皮笑肉不笑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牵肠挂肚 |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气味相投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
认贼作父 |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唯利是图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
无穷无尽 |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东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