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出处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基础信息
拼音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注音ㄅㄚˊ ㄓㄨ ㄕㄨㄟˇ ㄏㄨㄛˇ,ㄉㄥ ㄩˊ ㄖㄣˋ ㄒ一ˊ
繁体拔諸水火,登於衽席
感情拔诸水火,登于衽席是褒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别人解困。
近义词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反义词祸国殃民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肝髓流野(意思解释)
- 没颠没倒(意思解释)
- 帮倒忙(意思解释)
- 梦幻泡影(意思解释)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紫陌红尘(意思解释)
- 将功补过(意思解释)
- 暮史朝经(意思解释)
- 漏洞百出(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意思解释)
- 胆寒发竖(意思解释)
- 饥肠辘辘(意思解释)
- 举贤任能(意思解释)
- 团团转(意思解释)
- 螓首蛾眉(意思解释)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释)
- 风情月意(意思解释)
- 横七竖八(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释)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释)
- 以夷制夷(意思解释)
- 面授机宜(意思解释)
- 天相吉人(意思解释)
- 迷迷糊糊(意思解释)
- 背义忘恩(意思解释)
- 生气勃勃(意思解释)
- 二缶钟惑(意思解释)
- 口是心非(意思解释)
- 报雠雪恨(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引物连类 | 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 |
龙飞凤舞 | 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
德重恩弘 |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
普天同庆 | 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
当仁不让 |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坏法乱纪 | 破坏法制和纪律。 |
源源不断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
云天雾地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之死靡二 | 同“之死靡它”。 |
进道若退 |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谠言直声 |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气吞牛斗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
钿合金钗 |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兵微将寡 |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以夷制夷 |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
挥戈反日 |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
流风馀俗 | 遗留的风气、习俗。 |
勿谓言之不预 |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
翼翼飞鸾 | 指飞翔的样子。 |